项目简介:
2024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福建红树林恢复与湿地碳汇提升技术推广示范”(闽【2024】TG 28号)由胡敏杰老师等承担。项目推广应用的成果“福建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与恢复提升技术”(成果库号:23030733)是由福建师范大学主持,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的福建省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由国家林草局和财政部联合支持,旨在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推动林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该项目围绕林草领域的重点任务,致力于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质量,注重成果的示范效应,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该成果攻克了红树林树种选育困难、造林保存率低、林分稳定性差等瓶颈,构建了红树林恢复与功能提升的技术创新链,促进了红树林恢复与功能提升。优化构建的滨海湿地碳储量计量与碳汇速率监测技术,有效提升滨海湿地碳通量监测精度。经第三方专家组评价,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湿地生态恢复和功能提升,显著提高了滨海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稳定性,有力推动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的实施,获得“202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项目推广:
2024年8月,项目组在福州成功举办技术培训会。此次培训会分为室内理论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两部分,吸引了来自省林业系统、在榕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骨干约130余人次参加。
培训会邀请了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谭芳林教授,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朱旭东博士,以及我校地理科学学院黄佳芳副研究员等进行授课。各位专家分别围绕互花米草除治与滩涂红树林恢复技术、红树林湿地碳汇监测与遥感评估方法、湿地碳储量计量与碳汇监测技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课程内容丰富,切实结合实际应用。各位老师还就相关技术细节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进一步提升了学员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训旨在积极响应福建省红树林建设目标,推动红树林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湿地碳储量计量与碳汇监测的精度,强化林业基层队伍的能力建设。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我校在林业技术服务领域的社会影响力,还为培育和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