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晚上19:30,应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筹) 杨保研究员莅临地理科学学院,在邵逸夫楼五楼会议室开展题为“树木年轮与气候变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方克艳研究员主持。自然地理学、生态学和人文地理学等多个专业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杨保研究员介绍了本次报告的研究背景,他强调树木年轮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具有定年精确、可重复性、空间覆盖面广泛、气候信息丰富以及可与仪器观测记录校准等优势。紧接着,杨研究员从野外采样、实验室处理与测量、年表建立—去除生长趋势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我国目前最长(4650年)的青藏高原树轮年表的建立过程。随后,杨研究员对过去1200年AMO序列的建立作了详细分析,并得出以下四点结论:第一,北大西洋多年代际变率(AMV)在过去1200年均存在持续的多年代际周期性变化特征;第二,太阳活动和火山喷发均可以造成北大西洋海温数十年的异常变化,但二者对AMV贡献不超过30%;第三,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AMV的贡献远大于气候系统外部贡献,它是AMV多年代际周期性特征的主要来;第四,过去1200年AMV与北半球温度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最后,他从树轮记录的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的物候变化情况。
讲座结束后,杨保研究员与刘秀铭教授、李志忠教授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活跃。除此之外,杨研究员也鼓励同学们做科研要勇于发挥创新精神,拓宽思维宽度,不断深入探索,大家受益良多。
(供稿/地理科学学院 黄雯君)